栏目导航
沧口区消失三十年!(下篇)
发表时间: 2024-06-13 21:55:35 来源:玻璃钢化粪池
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沧口区,设立李沧区。那一年,沧口区与台东区,这两个老青岛重要的建置成为了历史。
今年,是沧口区建置消失的第30个年头。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人对这个区的印象已逐渐模糊。沧口区或许已永远成为了历史,但关于沧口区的故事,永远都不可能落下帷幕,消失在地图上的沧口区,也将永远存于青岛人的记忆中。
曾经的老沧口区有着无数老青岛难忘的记忆,公众号每年也会专门编发图文来做一期回顾。对于老青岛人来说,沧口区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段时光记忆,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的记忆,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里......
沧口区工人俱乐部,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成立,位于沧台路197号,原名沧口纺织工人俱乐部,1977年改名为沧口区工人俱乐部。
曾经的沧口浴池,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是岛城最大的浴池,前身是德仁路的青岛“第一楼”和沧口大众澡塘。2008年为配合沧口统一规划被拆迁改造。
沧口剧院的门牌号是永定路7号,坐落在当年的沧口广场东侧,对面是体育馆,东与游泳馆、北与永定路市场和永宁路小学为邻。
在“老沧口”人的印象里,沧口剧院就是他们的“快乐大本营”,“尤其是在电视机还未普及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剧院看演出就是最好的文化消遣了,往往每场都是一票难求。那时,每场演出基本爆满,买票都得提前一两天。
1984年12月1日,青岛市建国以来第一座,最大的专业现代化戏剧、电影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楼山影剧院建成开业,1985年12月2日改为楼山剧院。2013年6月14日,经改造再次开业并变更为李沧剧院。
沧口火车站就像一位忠实的历史记录者,记录了年复一年的岁月故事,守望着老沧口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记录下这座城市的百年变迁。
沧口公园应该是岛城几大老区里建设时间最晚的一个了,她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位于沧口区东北部,园内绿化优美,承载了几代老沧口难忘的回忆,留下了他们各个年龄段美好的记忆情怀。
晓翁村,六百年历史的老村庄,是青岛市区范围内少数几个没有完成旧村改造的村落。晓翁村占地面积很大,它东至晓翁桥头,南到沧口飞机场,西至永平路,北到国棉九厂自建宿舍。以振华路为界,把全村分为南北两部分。这里的居民盼望拆迁改造多年,整个村子与周边不断矗立起的高楼大厦和地铁站等显得格格不入。
板桥坊村位于李沧区西北部,四流北路、兴城路附近,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村庄,随着城市发展,面积在不断缩小,目前还有小部分存留下来。近些年来,板桥坊村的改造消息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
西流庄坐落在重庆路与晓翁村之间,十字交叉的振华路和永清路将西流庄切割成四部分,就像一个平面中的四个象限。1998年振华路拓宽后,本来就显得松散的4个部分更加若即若离,就如同独立的几个村子。
青岛碱厂,位于四流北路78号。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青岛化肥厂。曾经的青岛碱厂主打品牌“自力牌”纯碱,誉满全国。碱厂老厂区与碱厂宿舍,以及周边的水泥厂、红星化工、钢厂等老沧口企业,仿佛构成了一片大大的工业区。
青岛泡花碱厂,位于沧口兴国路9号。曾是国内设备最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最高,产量最大的泡花碱生产厂商。对于这里,老沧口人有着深刻地印象。难忘几代人奉献过的地方,难忘相邻的国棉八厂老宿舍,这里也是常年工业污染的大户,如今,随企业的搬迁,一切也都成为了记忆。
青岛海洋化工厂,位于沔阳路7号。曾是全国最大的硅胶生产厂,占全国硅胶生产量的70%。1956年青岛染料厂沧口分厂建成硅胶装置,是全国最早生产硅胶的厂家,1957年该厂并入青岛化工厂,为其三车间,继续从事硅胶系列新产品生产。1961年7月,该车间分出与青岛实业染厂合并为青岛海水综合利用加工厂,后又更名为青岛海洋化工厂。
青岛红星化工厂,四流北路43号。前身是1959年4月1日由振兴火柴厂、新兴肥皂厂和天成化工厂合并组建而成的公私合营青岛台东化工厂,1966年更名为青岛红星化工厂,是山东省无机盐生产的重点企业之一。1992年组建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随后走上西部创业之路。2015年留在青岛的企业完成搬迁。
青岛水泥厂,四流北路68号。1958年青岛市建工局在沧口区楼山后建立青岛第二水泥厂。1963年青岛市将第一水泥厂的设备搬迁于青岛第二水泥厂,10月更名为青岛水泥厂。2002年1月被青岛碱业合并,重新注册成立青岛青碱建材有限公司,隶属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国棉六厂位于四流中路46号,前身为日商钟渊纱厂,始建于1921年,1923年4月开工投产。作为青岛历史最为悠久的纺织厂,见证了岛城纺织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1951年1月,工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简称国棉六厂)。1999年成立青岛纺联集团六棉有限公司。近些年变身以产业园的形态出现在岛城人的视野。
青岛国棉九厂,位于永平路2号,是实业家周学熙于1913年买下德华缫丝厂旧址筹建的华新纱厂,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1966年6月15日,华新纱厂正式改为国营企业,定名为国营青岛第九棉纺织染厂,1999年9月企业破产,2001年2月20日,改建青岛华新物产有限责任公司。
国棉八厂源于1936年10月竣工投产的日商“同兴纱厂”,1951年企业改为“国营青岛第八棉纺织厂”。2010年年初,远东房地产开发公司购得国棉八厂所处的沔阳路1号地块,随后开发成为“远东·海岸华府”小区。
青岛同步带厂,沧海路14号。地处下街的青岛同步带厂于1988年成立,主要生产橡胶同步带。2011年铁路北站动工后,同步带厂搬迁至高新区扎根。
青岛汽车制造厂,位于娄山路2号,1968年由青岛第二测试仪器厂改建而成,专门干载货汽车生产。2003年划归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青岛油漆厂位于德江路11号,1996年企业改制,更名为青岛海建制漆有限公司,2001年青岛油漆厂破产倒闭,倒闭后原厂房一直处在闲置状态。
青岛钢厂建厂于1958年,是青岛工业历程的一个缩影,1988年更名为青岛钢铁总厂,1992年改名为青岛钢铁总公司。1994年,以青岛钢铁集团公司为核心层组件青岛钢铁集团。2015年年底,青钢完成老厂区关停,董家口新厂区全部建成投产。
青岛锅贴位于四流中路82号。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酱货铺。五十年代改为小餐馆开始锅贴的制作,很快,沧口锅贴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沧口街。1963 年更名为 “沧口锅贴铺”,这里的锅贴也被人们顺口称为“沧口锅贴”。1983年沧口锅贴铺实行独立核算,1998年7月成立青岛锅贴有限公司。“沧口锅贴”也随之升格改称为“青岛锅贴”,并慢慢的变成为岛城著名小吃。
位于四流中路134号的三盛楼,曾是青岛“三大楼”之一。始于1923年,其寓意是“人气盛、买卖盛、财源盛”。2011年,随着青岛火车站北站的建设,三盛楼老店被拆迁,新店易址。
永平路29号,青岛缝纫机厂旧址。1980年8月,以青岛缝纫机厂为基础,成立青岛缝纫机工业公司。1983年,青岛缝纫机工业公司被列为轻工部家用缝纫机定点生产厂家,是全国缝纫机六大企业之一。1998年,分立出的青岛缝纫机厂则因严重亏损,资不抵债,被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破产。
2014年7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由升平路34号整体搬迁至永平路29号,原来缝纫机厂的旧址。2020年10月9日医院成为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纳入青岛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
卡子门是日寇当年在此设立的门卡,现在是青岛市李沧区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卡子门位于现在兴城路与四流北路的路汇处。其实,板桥坊“卡子门”的始作俑者是德国人。
沧口邮局全称为青岛市邮政局沧口分局,其前身为设立于1919年的青岛日本邮便局沧口局,称沧口邮便局。新世纪后,因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变化导致邮政业务经济效益逐步下滑,原办公地址除保留部分经营外,其他陆续出租。2011年因升平路改造修建高架桥而消失。
位于李沧区振华路181号的沧口商业大厦,这座停滞烂尾27年之久的坎坷建筑,也别样的见证了沧口区到李沧区的巨变,伴随了无数老沧口人的长大、老去。直到2020年11月29日,青岛九力国际教育综合体开业,标志着岛城存留时间最长的烂尾楼终获新生。
振华路52号院,当地老百姓都称它为“难民院”。大院占地七万多平方米,住着一千多户人家,是岛城有名的几个“难民”大院之一。
青岛第二橡胶厂,是中国轮胎制造行业的四大家族之一。被誉为中国轮胎橡胶企业里的“黄埔军校”,为国家轮胎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沧口公园的标志性坐标当属大滑梯了,大滑梯始建于1980年,由青岛油漆厂援建。对于很多老青岛、老沧口人来说,已不单单是一个景点了,更是许多回忆的聚集地,见证了太多人儿时的欢乐时光。
沧口广场是无数人难忘的记忆,这里是当年沧口的企业学校田径运动会主要场地;这里是全是群众性集会的两个主场地之一;这里是风靡全国的扑克游戏够级的发明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沧口广场开始慢慢地做改造,沧口剧场、田径场、滑轮场、体育馆等相继拆除......
二航校的大红墙,也可以叫老沧口大红墙,至今仍是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那道从外观上看非常普通的红砖墙,却承载了无数人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2015年11月,二航校大红墙被拆除,改成了新式的栅栏墙,一道老沧口的特殊景观就此消失。
天华饭店,还记得美味的肉火烧和烤肉串吗?可以说承载了老沧口很多关于往昔的记忆。 源自于美味,升华为情怀。曾经的沧口广场周边,天华饭店、旧书摊、沧口剧院、旱冰场、大众浴池......,满满的回忆。
1994年5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沧口区其行政区域。将原沧口区李村河以北的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李沧区。将原沧口区的水清沟街道、郑州路街道、洛阳路街道、开平路街道及阎家山村、香里村、盐滩村划归四方区。
沧口区消失了,但当那些带有“沧口”印迹的标志出现在眼前时,依旧会让你去感动、去怀念。
三十年前的沧口区,与李村合并为李沧区,成为一段可以让我们永远铭记、却无法忘记的回忆......
老沧口的记忆有着太多太多,因为篇幅所限,展示的照片不是很多,看到这些熟悉的旧影,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怀念,回忆那些永不会重来的过往岁月。
1994年,沧口区这一名字从此消失,但那些曾经的印迹与无数老沧口人的美好记忆,将永远存留。转眼间,沧口区已经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谨以此组图文纪念逝去的老沧口区......
每一期的老沧口图文总会受到老青岛的关注,或许一些读者朋友仍会有询问,为什么没有北岭到胜利桥这一段的图文表述。针对这一个话题,下期还会专门做一个续篇发布,也算是一个特殊的记忆。在许多老青岛的眼里,这里还习惯叫沧口区,后来并入四方区好多年也没改过来叫法,然后又成了市北区......
曾经的沧口区,慢慢的变成了了青岛历史中的一页。纵然不舍、纵然怀念,但不断向前才是我们的生活。
感谢华龙、杨义宽、张冠英、逄淑才、网友“涧中细流”等师友图片资料提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 上一个: 山东青岛:水泥厂24家降至15家 水泥业缩了
- 下一个: 《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