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设计规范docx

发表时间: 2023-10-02 16:23:31 来源:检查井

  管井设计规范 篇一: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原冶金工业部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管井工程项目施工及检验收取规范》GBJ 13—66进行修订而成。由于规范增加了管井设计的内容,故更名为《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经建设部1999年4月13日以建标[1999]101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供水管井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相关的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原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术语与符号的规定;增加了管井设计的要求;关于管井施工的技术方面的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联的资料寄交武汉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传线)],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 合肥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胡 琏 张锡范 叶贵钧 李天成 蒋本昌 邱掌珠 1 总 则 1.0.1 为统一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方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GBJ 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资料不能(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管井设计规范)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 做相当于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J 27和本规范的规定。 1.0.4 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生活用供水管井及其相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 1.0.5 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1.0.6 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 语 2.1.1 勘探开采井 exploration-production well 能满足供水勘察获得水文地质资料需要的供水管井。 2.1.2 钻进工艺 drilling technology 管井施工中形成井身过程的总称。 2.1.3 探井 well measurement 探查井深与井径的工序。 2.1.4 成井工艺 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 探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 2.1.5 井身结构 well structure 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 2.1.6 井径 well diameter 井身横断面的直径。 2.1.7 开口井径 top-of-well diameter 井身上端横断面的直径。 2.1.8 终止井径 bottom-of-well diameter 井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 2.1.9 安泵段井径 diameter of pump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well 安装抽水设备井段的直径。 2.1.10 开采段井径 diameter of water yielding section of well 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 2.1.11 井壁管 casing pipe 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管。 2.1.12 井管 well casing 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 2.1.13 沉淀管 blank casing slump 底部用以沉积井内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 2.1.14 冲洗介质 flushing media 钻井时用于携带岩屑,清洗井底,冷却、润滑钻具和保护井壁的物质。 2.1.15 过滤器 screen assembly 位于开采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 2.1.16 骨架过滤器 cage-type screen 具有一层进水面的过滤器。 2.1.17 过滤管 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过滤器。 2.1.18 滤料 gravel pack 充填于过滤管与井壁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圆粒。 2.1.19 填砾过滤器 gravel-packed screen 过滤管外周围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 2.1.20 缠丝过滤器 wire-wound screen 缠绕某种规格线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过滤器。 2.1.21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 effective porosity of screened well 过滤管安装在开采井段实际能达到的孔隙率。 2.1.22 井斜 well deflection 井深实际轴线 封闭 seals 在井管外围用不一样的材料阻止水体渗入的工艺。 2.1.2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 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wall 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内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1.25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 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screens 地下水进入过滤管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2 符 号 Dg──过滤管外径 Dk──开采段井径 K──含水层渗透系数 L──过滤器长度或填砾?纬ざ?BR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 Q──设计出水量 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 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 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 3 设计的基本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 1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 2 拟建井区的范围; 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 4 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3.1.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联的资料,并应进行现场踏勘。 3.1.3 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2 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 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充足的安全距离。 3.1.4 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量的10%~20%设置,并不可以少于一口。 3.1.5 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J 27的规定。 3.1.6 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井身结构; 2 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 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 4 封闭位置及材料; 5 井的附属设施。 3.1.7 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开口井径; 2 井段数量及变径; 3 安泵段井径; 4 开采段井径; 5 终止井径。 3.1.8 对已有不契合设计要求或不适用的管井,应提出回填或处理方案。 3.2 管井布置 3.2.1 冲、洪积平原地区,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等距离或梅花状布置,当有古河床时,宜沿古河床布置。 3.2.2 大型冲、洪积扇地区,当地下水开采量接近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呈横排或扇形布置;当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呈圆弧形布置;当开采储存量用作调节时,井群宜近似方格网布置。 3.2.3 傍河地区,井群宜平行河流单排或双排布置。 3.2.4 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且地下水补给充足地区,可分段或分层布置取水井组。 3.2.5 间歇河谷地区,井群宜在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段布置。 3.2.6 碎屑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侵入体接触带富水段,可沿此带附近布置; 2 断裂破碎带或背斜轴部富水段,可按线 均质含水层,可按方格网、梅花状或圆弧形布置。 3.2.7 碳酸盐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向斜构造盆地富水段,宜沿向斜轴布置; 2 倾伏背斜轴部富水段,宜沿背斜轴布置; 3 单斜构造深部富水段,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在径流或排泄区布置; 4 断裂破碎带富水段,宜沿带布置; 5 当岩溶河谷是岩溶含水层的排泄基准面时,宜在岸边布置; 6 碳酸盐岩类与非碳酸盐岩类接触富水时,宜在碳酸盐岩一侧布置。 3.2.8 岩浆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其分布与裂隙发育程度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风化裂隙,宜按地形在富水地段布置; 2 构造裂隙,宜按构造部位在富水地段布置。 篇二:住宅建筑电气管井尺寸设计的基本要求-内部技术措施 住宅建筑电气管井设计的基本要求 1、多层建筑 强弱电合并:进深不小于350mm,宽度不小于700mm。 2、小高层 强电:进深不小于550mm,宽度不小于700mm。 弱电:进深不小于550mm,宽度不小于700mm。 强弱电合并:进深不小于550mm,宽度不小于900mm。 设计时尽量强弱电竖井分开。 3、高层 强电:进深不小于600mm,宽度不小于900mm。 弱电:进深不小于600mm,宽度不小于700mm。 强弱电合并:进深不小于600mm,宽度不小于1200mm。 设计时尽量强弱电竖井分开。 以上尺寸均为净尺寸,电气管井墙壁厚度可为100mm,达到耐火要求就可以。电气竖井上有梁时,在设梁部位净宽达到200mm,可不考虑梁的影响;小于200mm时,电气竖井进深应加大。 4、开门:600x1500,外开,丙级防火门,门槛高300。竖井宽度较大时,开门也应相应加宽,原则是从门边到电气竖井最深处不大于800mm,以利于施工和检修操作。但开门宽度不应小于600mm,小于这个尺寸将无法施工和检修。 5、电气竖井每层在电气施工结束后,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6、结构上应采取方便封堵的措施,例如预留钢筋等。 7、顶层阁楼时,如果与下层为一家,电气竖井可不上阁楼,如果阁楼单独设计,竖井应上至阁楼。 8、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当电梯机房与电气竖井相邻时,建议电气竖井出屋面,高度1米左右,可不设检修门。 9、住宅楼电气每单元应设电气抄表间和电信间。 抄表间: 多层住宅,抄表间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宽度不小于米;小高层和高层住宅,抄表间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宽度不小于米。 电信间: 多层住宅,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宽度不小于米;小高层和高层住宅,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宽度不小于米。 抄表间和电信间合并: 多层住宅,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宽度不小于米;小高层和高层住宅,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 设计时尽量抄表间和电信间分开设置,并且尽量靠近电气竖井。当电气竖井落到抄表间或电信间内时,室内可不设井壁,不设检修门。 10、电气抄表间和电信间门宽宜为900mm,高度不小于XXmm。条件有限时,高度可为1900mm。门外开,乙级防火门,不设门槛。 篇三: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终稿) 附件: 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 (试行) XX年7月1日 前 言 为适应首都电网建设发展,北京市电力公司公司结合地区真实的情况,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积极慎重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组织相关的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从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要出发,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条件下的电力管井建设需求,对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性技术方面的要求。编写完成了《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生产技术部,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本标准由北京市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电力公司基、改、扩建电力管井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一些文件的现行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06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检验收取规范 GB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检验收取规范 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 地下工程质量检验收取规范 GB/T1391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技术要求 GB/T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DL/T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BJ11-501 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L-0132 电缆运行规程 国家电网生〔XX〕637号《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 QGDW-XX 配电网电缆线路典型设计 QGDW-XX 配电网电缆线路施工及检验收取规范 QGDW-XX 配电网电缆线路运行标准 QGDW-XX 北京电网通信技术原则 京电生〔XX〕40号 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

  上海教育版三年级英语下册 (Animals in the zoo)教育教学课件.pptx

  上海教育版三年级英语下册 (Funny cartoons)教学课件(第2课时).pptx

  上海教育版三年级英语下册 (Funny cartoons)教学课件(第3课时).pptx

  上海教育版五年级英语下册 (In the future)新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最新文章